横琴湿地 漂浮在海上的城市海绵体

时间:2020/12/9 来源:珠海特區報 作者:留名

  • 2016年,珠海取得国家住建部批准成为海绵试点城市,横琴新区20.06平方公里纳入示范区中,目前采取PPP模式,开展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建设。

    在横琴滨海湿地公园(芒洲片)西南向不远处的宝兴路,一条下沉式的绿化带尤为引人注目。该绿化带水平面低于市政道路,且绿化带与道路之间的“花基”(隔离墙)上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孔。每逢下雨时,地面积水可以通过小孔顺流到绿化带,经缓冲进入下水口,随后汇集到一个地下蓄水池。这样,既减少了路面积水,也使直接排放到管沟里的雨水相应减少,从而减轻了城市排涝排洪的压力,避免了“落雨大、水浸街”的现象。

    这个细微的雨水收集模式变化,背后是横琴建设“海绵城市”样板区的理念和实践。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区,《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(2014-2030)》就明确了要采用“海绵城市”的发展模式,通过透水地面、绿色屋顶、下凹绿地等低冲击开发手段,滞蓄洪水和山洪,减少城市防洪排涝压力,并制定了综合径流系数不超过0.50的建设目标。2015年底,横琴投入近24亿开建“国际居住区市政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”,运用道路下凹式绿化带、雨水弃流装置等技术,恢复横琴新区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。据介绍,横琴海绵城市示范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环岛东路—环岛北路—中心大道一线,南至大横琴山第一层山脊线,西至磨刀门水道,北至环岛北路—桂风路—琴海北路一线。除了横琴宝兴项目外,横琴新区国际居住区市政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、中心沟雨水系统等项目均纳入其中。据了解,横琴新区国际居住区市政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总投资约24亿元,涉及区域内21条约1.8万米的城市道路及配套管线、交通、绿化等工程,充分运用了道路下凹式绿化带、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等技术,使横琴新区开发区域和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之前的状况。

    目前,在横琴,通过建设城市湿地公园、下沉式绿地、集雨型绿地和雨水湖等“海绵城市”项目,一个“山、水、林、湖、湿地”一体化的漂浮在海上的城市海绵体已经隐约成型。(珠海特区报)

    • 今日推荐
      点击排行榜
      热门职业
      职位名称
      公司名称
    横琴人才网微信公众号
    横琴人才网手机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