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西核心:珠海应在广东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?

时间:2020/12/9 来源:珠海新闻网 作者:王荣 林郁鸿 陈邦明 沈文金

  •   珠海着力构建以港珠澳大桥为龙头,包括“海陆空铁”在内的立体交通体系,建设珠西交通枢纽城市。 

      走在秋日的情侣路,但见棕榈婆娑、绿树相拥,人们迎着习习海风悠闲信步,享受宜居城市的惬意和舒适。

      “海上云天,天下珠海。”多年以来,珠海的宜居名片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,成为广东的“颜值担当”。

      当前,广东正全力推进创新驱动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自创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等重点工作,努力实现“三个定位、两个率先”。

      定位为“珠江西岸核心城市”的珠海,如何为珠西崛起、广东转型升级提供实力担当、有力支撑?

      珠江西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、 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、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龙头……这一系列的发展目标,既是珠海的使命担当,也是未来5年发展的重要课题。答好这些课题,对珠海乃至广东的发展都十分关键。

      “要在保护宜居优势的同时,补齐短板,强化珠海在珠江西岸的创新驱动功能、交通枢纽功能、产业聚集辐射功能和对外开放合作功能,加快建设珠江西岸核心城市。”

      从“颜值担当”到“实力担当”,珠海能否带来新的惊喜?

      今天,第十一届中国航展和2016珠海WTA超级精英赛在珠海正式开幕,来自国内外的宾朋再次近距离感受浪漫之都的城市魅力。

      今年以来,珠海围绕中央和省的部署,扎实推进各项工作,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,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。

      按照部署,珠海今后将构建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为龙头的交通大格局,建设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;构建以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产业大格局,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,努力成为珠江西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、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;构建以西部生态新区为抓手的城市大格局,加快推进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建设。一个令人期待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,将在不远的将来焕发更多魅力。

      区域创新中心 一个特区的动力之变

     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战略和总抓手,以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目标,南粤大地正在兴起创新驱动发展热潮。

      创新,是珠海特区与生俱来的基因。在这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布局中,曾引领风气之先的珠海,如何作出更大的贡献?

      “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,牢牢扭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‘牛鼻子’,着力打造更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,加快建设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。”珠海的目标,清晰而坚定。

      目前,珠海已聚集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,拥有珠江西岸最多的高校资源和唯一的自贸片区,创新驱动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和优势。

      与此同时,珠海也面临创新主体总量偏少、民营经济规模较小、创新源头不足、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,这些短板同样也是珠海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必须解决的难题。

      按照部署,珠海将深入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横琴自贸试验片区“双自联动”发展,力争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、新型研发机构、人才保障、园区建设、科技金融等领域实现突破,尽力快速做大做强新动力。

      在中山大学自贸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认为,珠海要建设区域创新中心,不仅要做好自身的各项谋划、解决发展难题,更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对周边区域的带动和辐射。

      “也就是说要跳出珠海看珠海,以更广的视野来谋划创新驱动发展,要吸引国内外的创新资源到这里集聚,同时要使这些资源能够为珠江西岸城市所用。比如在横琴布局技创新项目时,也应该考虑这些资源能不能辐射到周边、能不能让周边地区共享从而带动创新能力的提高。”林江说。

      经济新增长极 一个“龙头”的崛起之梦

      全球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、填补国内产业空白的隆华无人直升机、入选广东首批机器人骨干企业的珠海羽人……在今天开幕的第十一届中国航展上,一批来自珠海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和产品纷纷亮相,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。

      作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发动机,珠三角发展并不均衡。珠江东岸经济总量大、竞争力强,西岸的经济规模和实力相对较弱,成为制约珠三角乃至广东发展高度的短板所在。加快西岸经济发展,是广东实现“三个定位、两个率先”目标的内在要求,也是空间所在、大势所趋。

      在珠西加快发展的征途中,珠海能否抓住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的机遇,实现经济的强势崛起、强化产业聚集辐射功能,为西岸经济提供更强的支撑?

      行动号角已经吹响。“要把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,以先进装备制造为主攻方向,以民营经济为重点,加快提升创新能力,加大园区载体建设力度,促进产业集聚发展,努力成为珠江西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。”

      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珠海目前面临经济总量偏低、产业集群化水平不高、规模效益不强、龙头企业不多、市场活力不足等挑战,需要进一步精准施策、补足短板。

      按照广东部署,珠海要建成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龙头之一。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有较好基础,但也存在产业链条不够完善、中小企业配套不足、创新平台支撑较弱、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,需要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、招商引资、创新引领、园区载体建设、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大力度,推动产业尽快做大做强。

      省社科院海丝之路研究院副院长邓江年表示,珠海争当西岸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,还要把自身的产业发展放在整个珠西城市群当中来考虑,要以先进装备为重点壮大实体经济的实力,也要以横琴为重点做强现代服务业,增强对西岸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功能。

      珠西交通枢纽 一座大桥的区位重构

      波涛浩淼的珠江口,港珠澳大桥长龙卧波、巍峨壮观,这个世纪工程,将彻底改变粤港澳交通格局。

      香港,国际化大都市、世界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,在其辐射带动下,珠江东岸在过去快速发展,而西岸地区由于陆路通道的阻碍,与香港的交通联系受到限制,过去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。

     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,香港与珠江西岸乃至粤西的陆路通道将打通,珠江口的交通格局由此重构,广东西部也增加了一条连接香港、通往世界的新通道。“港珠澳大桥为广东建设全国性综合枢纽加上了重重的砝码。”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刘晓华说。

      地处大桥第一落点的珠海,一改此前“交通末梢”的困局,进入更大的区域联动格局,在全省交通版图的战略地位更加突显。

      专家表示,如果珠海与珠西、粤西的交通联系不顺畅,大桥未来与西岸、粤西地区的联系也必然受限,其对广东交通以及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就难以发挥。

      抢抓大桥建设的机遇,珠海在交通建设上的定位已经明晰:“要全力构建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为龙头的交通大格局,建设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。”

      发挥这个枢纽对广东交通的促进作用,最关键的打通连接大桥的通道,这个通道不仅是连接珠海内部,还要对外连接珠江西岸乃至粤西地区。

      北京大学(深圳)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顾正江表示,珠海应加快打通港珠澳大桥与现有的京珠高速、广珠西线、高栏港高速、机场高速的屏障,形成从珠海向外发散的交通网络,成为珠江西岸联通港澳的枢纽核心。

      按照计划,珠海将推动大桥连接线向西延伸,抓紧规划建设直通粤西的高速公路大通道,构建便捷通达的大桥交通枢纽体系,真正做到内联外通,增强对粤西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。

      广东社科院现代发展所博士刘炜认为,高效便捷的城市内部通道网络也是一个重点,要通过轨道交通和内部交通打通东西、南北动脉,提升机场、港口、口岸等重大交通枢纽的集疏运能力,加快建成一个“多中心网络式”的交通枢纽城市。

      开放合作平台 一个网络的重要节点

      开放是广东发展的最大优势。近年来,广东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和自由贸易试验片区建设为引领,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,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。

      珠海拥有珠江口西岸唯一的自贸试验区、唯一的保税区、华南地区最好的深水港、连通港澳的港珠澳大桥,这使珠海在全省的开放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的地位。

      拥有如此优势的珠海,如何以开放为核心城市的建设注入更多活力?

      对于珠海在广东尤其是珠江西岸对外开放的作为,关注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专家早有期待。

      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彭澎认为,依托横琴自贸片区的开放优势,珠江西岸的企业可以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,而来自国际的资源同样可以以横琴为支点进入珠江西岸乃至粤西。

      日前召开的珠海城市工作会议提出,珠海要加快建设开放型创新型珠江西岸核心城市,在保护宜居优势的同时,强化珠海在珠江西岸的创新驱动功能、交通枢纽功能、产业集聚辐射功能和对外开放功能。可以预见,开放将成为珠海建设核心城市的重要内容。

      当下的开放,已不只是引进外资、出口加工,而是一场包括开放理念、开放格局、开放制度、开放重点等在内的全方位提升,要强化对西岸的开放合作功能,珠海仍需化解挑战。

      客观而言,珠海当前外经贸转型升级仍不够快,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的水平仍然不高,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补足这些短板,既可加快提升自身区域开放水平,同样可为开放的深化探索更多的经验。

     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说,珠海应以自贸区建设为抓手,加快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接轨,构建更加国际化、市场化、法治化营商环境,进一步培育竞争新优势。

      全球化时代,唯有开放方能加快发展。以开放为桥梁,珠海能否与全球对话、与时代共舞?

      提升综合实力着力点有哪些

      珠海提出,未来要突出产业、交通、城市三大抓手,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、交通枢纽地位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,加快建设开放型创新型珠江西岸核心城市。

      目前,珠海在创新驱动、产业发展、开放发展、交通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相应的发展短板,下一步该如何破解当前的发展短板?专家建议,珠海尤其要重点发挥好自贸区、自创区在促进创新中的作用,推动“双自联动”迈向“双向开放”,打造成为整个珠江西岸创新发展的服务载体。

      关键词:创新打造西岸创新的服务载体

      南方日报: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推进,各种创新要素加速流动,珠海抢抓机遇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?

     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、教授顾乃华: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将提升珠海在整个粤港澳湾区中的地位和功能,珠海要建设珠江西岸核心城市,必须通过创新驱动来提供支撑和动力。

      通过改革,珠海有着很好的创新基础。在布局上,横琴自贸片区已经拥有国际化的制度环境,高新区有着比较完善的创新环境。因此,未来珠海要以高新区和横琴自贸片区为创新引擎,积极承接港澳和珠江东岸的科技、金融、商务等高端要素转移,引进国际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,成为整个珠江西岸创新发展的服务载体。

      创新驱动的内涵不仅局限于科技,还在于体制机制、生产管理组织等方面。珠海可以通过营造让企业放开手脚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,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,来弥合创新面和资本面的维度,让创新驱动力扩散到全市范围,特别是在珠海西部打造新的创新增长极,推动其成为珠江西岸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。

      关键词:开放“双自联动”要走向“双向开放”

      南方日报:珠海承担着建设自贸试验片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双重任务,未来如何加快推进“双自联动”?

     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、广东省委党教授陈鸿宇:珠海是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力量,立足原有的基础条件和科研开发能力,优化资源配置,可以将创新辐射至全市范围,进而带动整个珠江西岸城市的创新发展。

      作为珠海创新驱动的引擎,高新区要利用好国家的政策以及示范区“1+7”格局带来的协同互补优势,仔细梳理自身的基础和长处,认清定位,制定相应计划。

      珠海要打造开放型、创新型城市,就要做好“自贸区”与“自创区”两大区域的双向开放,自贸区试验的成果经验可以在高新区乃至珠海实施,让高新区主动对接横琴自贸片区,通过横琴来吸引港澳和海外优质创新资源,共享自贸区政策、特别是金融创新政策。未来,还可以申请将自贸区的政策和成熟的模式推广复制到高新区。

      珠海还要有创新、开放的大视野和大格局,立足建设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定位,将辐射力延伸至珠江西岸乃至粤西地区,作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。重点要将科技、制度、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成果延伸出去,将先进装备制造、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延伸出去,开拓粤西腹地、共享资源。

      关键词:发展载体优化“一带两区”提升实体经济

      南方日报: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,如何提升园区建设水平、促进产业的发展?

      北京大学(深圳)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顾正江:从珠海的部署来看,未来要把“唐家湾-香洲-保税-横琴-金湾航空航天产业园-高栏港海工产业园-富山工业园”这“一带”培育成滨海创新创业产业带,同时大力建设“西部生态农业区”和“万山海洋经济区”这“两区”。这个产业布局更加清晰、更有针对性,如果能坚持照着这个蓝图推进,不论是招商引资,还是产业配套服务功能、创新载体的打造,都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。应该科学划分东部和西部的细分单元,有更明确的时序安排,紧凑推进园区建设和开发。

      目前,珠海的园区产出值较低,仍存在不少短板。因此要围绕主导产业规划,引进附加值高、技术含量高的实体类产业为支撑,精细化、战略性地利用好宝贵的新开发机会,完善配套的城市、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,放大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,提升珠海产业发展的竞争力。

    来源: 南方日报

    • 今日推荐
      点击排行榜
      热门职业
      职位名称
      公司名称
    横琴人才网微信公众号
    横琴人才网手机APP